这个问题太大,建议你去买本相关的书籍看看
一、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 分析冲压件零件图
产品零件图是制订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制订冲压工艺方案要从产品的零件图入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⑴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⑵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㈡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⑴ 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在对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
⑵ 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㈢ 确定冲压并设计各工序的工艺方案
1.依据所确定的零件成形的总体方案,确定并设计各道冲压工序的工艺方案。
2.确定冲压工序的工艺方案的内容。
⑴确定完成本工序成形的加工方法;
⑵确定本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⑶根据各冲压工序的成形极限,进行必要的成形工艺计算;
⑷确定各工序的成形力,计算本工序的材料、能源、工时的消耗定额等;
⑸计算并确定每个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绘出各工序图。
㈣ 初选冲压设备
1.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主要依据完成的冲压性质、生产批量、冲压件尺寸及精度要求等。
2.冲压设备技术参数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冲压件尺寸、变形力大小及模具尺寸等,在模具设计时,必须进行必要的校核。
㈤ 编制冲压工艺过程
1.为了科学地组织和施行生产,在生产中准确地反映工艺过程设计中确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编写详细的工艺文件
2.冲压工艺文件,一般以工艺过程的形式表示,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次数,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 形状和尺寸等。
二、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 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草图。
㈡ 选择工件定位方式
1.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
2.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算成工艺尺寸。不过,这样将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当零件是采用多工序分别在不同模具上冲压时,应尽量使各工序采用同一基准。
3.为使定位可靠,应选择精度高、冲压时不发生变形和移动的表面作为定位表面。
4.冲压件上能够用做定位的表面随零件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平板零件最好用相距较远的两孔定位,或者一个孔和外形定位;弯曲件可用孔或形体定位;拉深件可用外形、底面或切边后的凸缘定位。
㈢ 选择卸料方式
为了冲压后卡 在凸模上、凸凹模上的制件或废料卸掉,将制件从凹模中推出来(凹模在上模)或顶出来(凹模在下模),以保证下次冲压正常进行,设计模具时,必须正确选择卸料方式和设计卸料装置。
在选用压料、卸料装置的形式时,应考虑操作方式,即板料送进和定位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化操作;出料方式是上出料,还是下出料。
压料、卸料装置根据冲压件平整度要求或料的厚薄来决定。一般情况对于冲裁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选择刚性卸料方式;对于冲裁料厚在 1.5mm 以下,且要求冲裁件比较平整的制件,可选择弹性卸料方式;对于弯曲、拉深等成形零件的卸料方式选择及卸料装置的设计,应考虑既不损坏成形部位,又能满足卸料要求的卸料装置。卸料装置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安全程度。
㈣ 进行必要的模具设计计算
1.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确定模具受力中心的位置,防止模具因受偏心负荷作用影响模具精度和寿命。
2.计算或估算模具各主要零件(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凸模)的外形尺寸,并确定标准模架以及卸料橡胶或弹簧的自由高度等。
3.确定凸、凹模的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校核压力机
⑴ 压力机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Hmax 5mm Hm Hmin 10mm
式中 Hmax,Hmin--分别为压力机的最大、最小装模高度,单位mm;
Hm---模具闭合高度,单位mm。
当多副模具联合安装到一台压力机上时,多副模具应有同一个闭合高度。
⑵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Fg必须大于冲压计算的总压力F总。即 Fg≥ F总 。
⑶ 压力机的滑块行程必须满足冲压件的成形要求。对于拉深工艺为了便于放料和取件,其行程必须大于拉深件高度的2~2.5 倍
⑷ 为了便于安装模具,压力机的工作台面尺寸应大于模具尺寸,一般每边大 50~70mm 。工作台垫板应保证冲压件或废料能漏下
㈤ 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根据上述分析、计算及方案论证后,绘制模具总装配图及零件图。
三、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
1.在制订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前,应详细分析模具零件图,技术条件,结构特点以及该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等。
2.选择模具零件坯料制造方法。
3.初拟订工艺水平路线,注意粗,精加工基准的选择,确定热处理工序,划分加工阶段.在拟订工艺过程中,应正确选择加工设备,工具,夹具和量具。
4.根据工艺路线确定各加工阶段的工序尺寸及公关,确定半成品的尺寸。
5.根据坯料的材料及性能,计算或查表确定切削用量。
㈡ 填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卡
完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各种加工数据后,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工序卡上绘制的工序图可适当缩小或放大.工序图可以简化,但必须画出轮廓线,被加工表面及定位,夹紧部位.被加工表面必须用粗实线或其他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定位用符号表示,其中3表示被限制的自由度数;辅助支承用符号表示;夹紧力及方向用符号表示.工序图上表示的零件位置必须是本工序零件在机床上加工位置。
模具制造是模具设计过程的延续,它以模具设计图样为依据,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和装配,使其成为具有使用功能的特殊工艺装备.主要进行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标准件的补充加工;模具的装配与试模.其中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是模具制造的前期工作,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导模具加工的工艺文件。
四、冲压模具制造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 审核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加工工艺规程
1.仔细审核模具设计图,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根据模具结构特点制订装配工艺
⑴研究分析被装配模具图样和装配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⑵对装配尺寸链分析与计算,进一步确定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⑶对模具结构进行装配工艺性分析,明确各种零部件的装配关系。
⑷确定各工序中的装配质量要求,确定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工具。
⑸选择确定所需装配工具、夹具和设备。
㈡ 模具零件加工过程
1.全面清理和初检已准备好的标准件、原材料毛坯等。
2.选择和准备在加工过程中将使用的刀具、夹具等其他工具。
3.估计每个模具零件每道工序的加工工时,制订加工过程生产计划(建议使用网络计划方法制定)。
4.根据模具零件图纸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逐一加工模具零件。
5.检验加工出的模具零件。
㈢ 模具装配过程
1.清理并检验已加工的模具零件
2.重温装配工艺,确定详细装配步骤
3.准备装配过程所需的各种工具
4.装配步骤
⑴通过研配、磨削等方法将所有装配的部件装配在一起。
⑵在长度上有装配余量的零件,在装配后,配磨去掉多余余量。
⑶有配合要求的模具零件,待配合尺寸达到图纸要求后,先拉紧装配螺钉,再配作销钉孔并贯入销钉,冲裁间隙调整均匀后,先拉紧装配螺钉,再配作销钉并贯入销钉。
⑷装配完成后,进行手工试模以初检模具工作情况。
㈣ 试模与调整过程
1.准备好试模用具及试模材料
2.将模具在设备上安装调试好
3.冲压模具可先用软材料进行冲试
4.用材料进行试模
5.检验冲压的零件,分析试模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模具或工艺参数,再次试模
6.试冲出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