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业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做到极致几乎不太可能,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天天对着枯燥乏味的一堆机械,当然纯技术迷除外,模具发展这么多年,大部分人到了40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一般到了这个年纪的都是大师傅级别的,模具的各个环节斗已经了如指掌,一般一个刚刚出学校的年轻小伙子从学徒做起起码要做3年才能算出师,当然这还只是钳工,或者模具设计中的一种。
模具做到极致
,模具的种类太多太多了,现在分的都非常细,做吹风机,做直发器,做耳机模,这么多种类想要都做到极致不太现实,如果说你想在一个领域做一种产品,把这种产品的模具做到极致这是相对来说有可能的,先不要想这么多,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步的积累,厚积薄发的去实践,做学徒就踏踏实实做好学徒,千万不能好高骛远,技术本来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其实不一定是模具,你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那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比如说火锅中的海底捞,电池中的南孚,手机中的华为 苹果,鞋子中的安踏 耐克,等等。
我对模具行业不懂。但,有一个经历可以分享,也许从中可以体会到“极致”是怎么来的。
有次到某地会见一位老朋友,我的习惯是先住下,并摆好茶具烧上水等待朋友的到来。不一会儿,老朋友来了,他顾不上品茗,就立刻打开计算机,要我看一片纪录片。
第一镜头就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两只手、一把尺在深色的布料上移动,精准的炭笔在尺边留下标志;第二组镜头,就是稳健的剪刀一下一下地裁剪着;最后一组镜头,是“古老”的熨斗在平直的西服上走动。
当然,裁剪不是主题,真正主题是介绍一位从打工到学徒,而后自己创业,四十年间使自己制造的卫生洁具达到极致的老板。
从中,给我最大提示的是:
首先,有“工匠精神”。指的是对自己所做事或物,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其次,做到“极致”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与奋斗。
其三,追求“极致”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快乐的工作,才有动力,才有坚持不懈的态度。
最后,虚心学习是重之重。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谢邀,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