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铜工艺品厂的,制作铜香炉,一般最常用的是沙铸,专用的红砂,木头的模具,具体怎么胚的我倒是没有仔细看过,大概是把红砂胚在磨具里和外层,牢固,撤掉木头模具,然后倒入铜水。还有精工一点的香炉是失蜡铸造,是先用一个橡胶模倒出蜡模的形状,在经过工人修正纹路,然后胚沙等很多繁琐的环节,最后入窑使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再倒入铜水。两者方法,在倒入铜水后就是冷却定型,然后去皮,修正了,大概就是这些程序了。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再找我,QQ50311737
锅炉厂的模具设计,一般是什么模具,有没有塑料模具,或者是冲压模具,还是铸造?
工业锅炉厂使用铸件比较多,但很少自己生产,大多从配套厂订购。
链条锅炉常用铸件有:炉排链轮、炉排主动链子、被动链子、被动轮、前后轴承套、前夹板、侧密封铁砖等。
没有用到塑料磨具,不过外包装的封皮好多厂都是冲压的。
如何解决锻造模具的冷却问题
模具热的话你可以对模具进行高温热处理,使其有很大的耐热性能,低产能的话你们公司要舍得钱去买好的模具,或者用冷却液去进行降温,不过就不知道冷却液对你的毛坯和模具有没有影响了、、、
宣德炉内膛的铸造方法?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也称“熔模法”。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为一比十。金属液通过槽道浇注。对于批量大的器件,为提高工效,先把蜡片在样板上压印出花纹,再拼接成模。《宣德鼎彝谱》载明代铸宣德炉用黄蜡作模坯。有些鼎、炉需要量大,当已采用此法。大量史实表明,失蜡法在中国延续不断地应用,至近代仍广泛流传于北京、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云南、青海、西藏等省区。佛山、苏州等地现仍用上述传统技法制作艺术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