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重型鱼雷的研制比导弹还困难,是真的吗?

黄石光明模具 2022-06-06 07:10 编辑:滕园 89阅读

美军MK48重型鱼雷1990年代末的时候就价值350万美元一枚,这都20年过去了价格涨到500万美元一枚都不贵!而1990年代末一枚高档“战斧”巡航导弹(装地形匹配那种)仅130~150万美元, 今年空袭叙利亚的“战术战斧”一枚价格是80万美元左右,“战略战斧”涨到了200万美元。

那么,从价格上来说为啥鱼雷要比导弹贵了这么多?原因就是鱼雷的制造实在是太困难了!目前可以制造反舰/反潜重型鱼雷的国家:中美俄/英法德/日本、瑞典,加在一起连10个国家都没有,而意大利只是在制造轻型反潜鱼雷方面有所建树…技术等级显然要低了一些。

图片上是鱼雷的螺旋桨,鱼雷其实就是一艘微型潜艇,也需要螺旋桨推进,也得使用舵进行方向控制,而螺旋桨的制造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它可不是用一块铁片子再拿一把钳子掰成的,它的制造完全是一套铜金属加工工艺,涉及了:铜冶炼、铜精密铸造、热处理、各种车、铣、刨…金属加工母床的机械加工,还有研磨、抛光…等工艺,而且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装、夹具至少上百套!只有这样才能将螺旋桨的精确设计尺寸加工出来 ,那么为啥要耗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制造它呢?因为螺旋桨是鱼雷推进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零件,它若是加工精度太低会直接导致鱼雷在航行过程中出现“跑偏”的问题,影响到鱼雷能否击中目标!还有就是螺旋桨是鱼雷航行中重要的噪声源,舰艇的声呐兵通过噪音就能判断出鱼雷来袭的方向和距离…而螺旋桨加工的精度越高噪音就会变得很低,使声呐兵发现的鱼雷的距离就会降低,所以先进的国家在鱼雷推进系统这个问题上都是严肃对待,一丝不苟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紫铜丝圈,它是稀有的铍青铜合金!那它是做什么用的?鱼雷里面有一个装置叫做“定深器”,就是控制鱼雷航行时候的深度,如果没有这个装置,鱼雷不可能击中目标!而铍青铜合金就是制造“定深器”里面的定深弹簧,为何要使用铍青铜制造弹簧?因为铍是弹性非常高的金属,即便是在“红热状态”下它的弹性依然没有改变!现代的鱼雷都可以潜深至1200米以下的海底去攻击潜艇,本身要经受非常大的海水压力!如果采用一般材料制造“定深簧”一下就被压断了,所以必须采用最高级的材料才行。

“氢氦锂铍硼”,这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前五个化学元素,而铍是自然界第二轻的金属,并且是非常稀少的金属,从铍矿的开采,选矿→冶炼→铜合金化每一步都伴随剧毒!具有强烈的致癌可能性!在防护措施上是非常严格的,到了制造“铍青铜定深簧”的环节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它在红热状态下仍然有弹性,使本来已经缠绕好的“簧丝”在热处理过程中加工困难,不是失去了弹性变得坚硬无比,就是软的像一根面条,没有了使用价值。我国第一代“鱼–1”大型鱼雷的制造过程中在这个环节上也消耗了数十公斤昂贵的铍青铜才最后加工成功,可见其制造难度和工艺水平都是极高的!

这两个是二战期间鱼雷所使用的陀螺,其价格等同于当时的瑞士“百达翡丽”!

陀螺相当于人的“小脑”(是管平衡神经的)鱼雷没有陀螺发射出去之后只能打转,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就像“半身不遂”根本不去攻击目标!

而陀螺的制造的工艺难度要高于鱼雷螺旋桨和“定深簧”!完全是精密的机械,别看上面图片里的“大圈套小圈”,机械加工精度(如果有一丝的精度差就可能出现陀螺卡死,那么鱼雷也就完蛋了)和制成品的光洁度都是最高等级的,据说:研磨用的砂片就几十个规格和“细度目数”,抛光用的“布砂轮”对于棉丝的粗细都有很高的要求!完全是手工制作高级机械表的等级(顺便说一句,能制造陀螺的国家都能制造比肩瑞士的机械表)!

通过上面对鱼雷所使用的三个小零件最粗略的介绍 ,就会清楚鱼雷的“贵”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因为它的制造等级太高了!机械部分的制造是根本绕不过去坎,唯有长期的工业化积累和工艺沉淀才能制造出来!并且它所使用的材质要普遍高于导弹,毕竟要到水下1000米去打击敌人,材质不好经受不住海水压力自己就“粉身碎骨”了!所以,制造鱼雷的技术难度不是我们这些业界之外的人可以想象出来的!

重型鱼雷的研制难度确实非常大,不过是不是一定就比研制导弹更难这个不好说,因为不同类型的导弹其研制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洲际弹道弹道,这玩意同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的,三哥的“烈火”好不容易弄出来了,结果在射程和精度上却还是十分感人,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布朗运动弹”,至于重型鱼雷也一样,现在有能力研制的国家不会很多,下图是北约国家现役的部分533毫米口径重型鱼雷:

▲北约部分重型鱼雷

图中由上至下分别是意大利的“黑鲨”(跟法国一起研制)、美国的MK48、英国BAE公司的MK24、意大利的“白头”公司的A.184以及德国的SUT和SST4,除了以上这些国家的重型鱼雷之外,还有我们国家的“鱼6”、俄罗斯的53型、65型、日本的89型(G-RX2),至于五常中的法国,则是和意大利一起研制了“黑鲨”重型鱼雷,本来是法意德三个国家一起研制的(重型鱼雷的研制难度大、研发成本高,合作研制更加划算),不过后来德国自己跳出来单干了,法国也由于经济的问题也曾推出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又重新加入了,最终和意大利弄出来了“黑鲨”,从上面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信息,比如:

1、能研制重型鱼雷的基本上都是工业化底子很厚的国家,比如美俄中英德意日法;

2、独立研发重型鱼雷的成本很高,除了技术因素外,经济上的投入也非常大,从德意法三国抱团研发重型鱼雷就能大概看出来!

所以,重型鱼雷的研制难度确实很大,并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造出来的,没有雄厚的工业体系支撑,根本就没有资格涉足这个领域,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能造重型鱼雷的国家就那么几个了,因为就这几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基本上就代表了人类目前的科技发达程度了,言归正传,重型鱼雷的研制难度通常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个人认为大概有这几点:

1、体积不大;说是重型鱼雷,其实直径也不过半米多,长度在六七米左右,但是里面却需要装进很多东西,比如燃料、动力系统、战斗部、制导系统等,还要爆炸起码几十公里的射程以及四五十节以上的速度,也许我们可以直接把重型鱼雷想象成一艘小型潜艇,各种配件小型化后装进鱼雷里面!

2、工作环境更加恶劣,鱼雷通常需要在几百米深的水下巡航或者打击目标,而这种深度下的水压是非常大的,所以对用来制造鱼雷的材料要求特别高,这个大家可以参考潜艇,了解一下潜艇的制造难度有多大!

3、由于是在水下工作,鱼雷的动力来源一般采取电动或者燃料驱动,不过重型鱼雷对射程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基本上是采取以燃料驱动的热动力方式,而燃料的选择就是个问题了,比如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事故,就跟潜艇上的鱼雷燃料过氧化氢有关!

4、水下的通信难度更大,在空气中可以直接使用电磁波通信,但是寻常电磁波能量在水中的衰减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水下对目标的探测、定位通常使用声呐,但是其难度却比陆地上使用雷达、红外等导航手段更高!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重型鱼雷的研制那么难的原因,因为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太多了,不仅仅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各种技术的整合也不能简单地以陆地武器的思维去考虑,也许我们可以把重型鱼雷的研制难度理解成研发一艘微型潜艇,单单是里面各种设备的小型化就够人头疼了!